【导读】华图延安分校同步华图教育发布:《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2021延安华图教育考试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陕北华图微信公众号(shanbeihuatu),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考试培训咨询电话:0911-2380185,微信号:yananhuatu5
1.某地在抓党建工作时,突出督查重点,既注重落实“事”,也注重督查“人”,着重抓好支部书记这个“关键少数”,通过定期谈心谈话等方式,了解其思想和工作状态、工作情况,督促其积极主动履职。从哲学上看,抓支部书记这个“关键少数”主要是因为( )
A. 矛盾具有同一性
B. 矛盾具有斗争性
C. 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D. 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成主要矛盾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十分丰富,其中“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的理论是( )
A. 剩余价值理论 B. 价值规律理论
C. 劳动二重性理论 D. 商品二因素理论
3.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分割的世界经济体系也随之被打破,技术,资本、商品等真正实现了全球范围的流动,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合作、相互依存大大加强,世界进入到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下列不是促使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因素的是( )
A.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B. 出现了适宜于全球化的企业组织形式
C. 企业不断进行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D. 各国经济体制变革供给出的有利制度条件
4.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标准,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关于税收的基本特征。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强制性 B. 有偿性
C. 可变性 D. 增值性
5.完全竞争市场又称为纯粹竞争市场或自由竞争市场。在下列市场中,最适合完全竞争市场的是( )
A. 蔬菜市场 B. 汽车市场
C. 珠宝市场 D. 烟草市场
6.建立和完善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应当坚持的方针不包括( )
A. 广覆盖 B. 单层次
C. 可持续 D. 保基本
7. 下列甲乙丙丁的行为中,可能导致法律责任产生的是( )
A. 甲听信谣言说将仇人的头发压在米缸底可以使其暴毙,甲照做,第二天仇人出车祸死亡
B. 山洪冲垮了乙新建的房屋
C. 丙与同学发生争吵并斗殴,由于丙失手致该同学死亡
D. 在我国,4岁的丁将父亲的昂贵手机摔坏
8. 张某在商场谎称自己手机没电向陈某借打手机,张某拨通电话后边讲边往门口走,当快走到门口时拔腿就跑。陈某立刻去追而未追上。张某的行为构成( )
A. 敲诈勒索罪 B. 抢夺罪
C. 抢劫罪 D. 诈骗罪
解析:1.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矛盾。马哲矛盾论认为:主要矛盾是指在复杂事物中包含多个矛盾,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个矛盾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这个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反之,不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次要矛盾。题干中的“关键少数”指事物的主要矛盾,抓住它就是抓住主要矛盾。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C【解析】马克思主义的两大贡献分别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分析商品出发,把商品的价值划分为使用价值和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将劳动划分为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并指出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是资本主义价值的源泉。因此,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故本题选择C。
3.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因素。世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首先,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这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所以A项必选。其次,跨国公司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促进了国际分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所以B项是正确的。最后,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为国际资本的流动、国际贸易的扩大、国际生产的大规模进行提供了适宜的体制环境和政策条件,所以D项是正确的。C项所述只是企业自身个体行为,并不成为"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因素",与题意不符,故不选。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C。
4.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税收。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税收的强制性、税收的无偿性、税收的固定性。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必须具有强制性。税收的无偿性,必然要求征税方式的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和固定性得以实现的保证。强制性征税是对所有者财产的无偿占有,如果国家可以随意征税,没有一个标准,就会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最终将危及国家的利益。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5.A【解析】本题考查完全竞争市场。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完全竞争的市场是不存在的,通常只是将某些农产品市场看成是比较接近这类市场形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6.B【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应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7. C【解析】选项A,甲的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不可能对乙的生命产生威胁,故不叫犯罪行为,甲无需为乙的死亡负责。选项B,山洪属于不可抗力,是不能抗拒、不能克服、不能避免的客观因素,故不可能产生法律责任。选项D,4岁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人,无需为自己损害财物的行为负责。选项C,丙过失致人死亡,属于侵犯他人生命权的行为,可能产生相应的法律责任。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项。
8. B【解析】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趁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具体到本案,张某“借用”陈某的手机,但是这一“借用”行为并没有使手机的占有发生转移。同时,由于陈某对张某的行为有所警觉,而张某也是当着陈某的面携财物逃跑的,张某的行为具有公然性。张某的行为可以被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公然夺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因而构成抢夺罪。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项。
更多资讯关注陕北华图公众号
以上是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延安人事考试网
(编辑:caodudu)下一篇:公共基础知识之刑法概念
贴心公众号客服
贴心微信客服
100000+
阅读量150000+
粉丝1200+
点赞数